滿HK$300+選購1本二手書
本地免運費!
AI時代的教育:面對瞬息萬變的模糊未來,孩子為何而學、要學什麼、如何去學?
Education for the Age of AI: Why, What and How should students learn for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定價:HK$167

網購優惠: HK$159

 
庫存狀態:

【AI時代的教育工程藍圖】
 
當今世界,身為人的意義何在?
AI迫使我們思考這個世代的核心問題
而教育是最根本的解方AI時代的教育工程藍圖
 
當今世界,身為人的意義何在?
AI迫使我們思考這個世代的核心問題
而教育是最根本的解方
 
「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
「為什麼 AI 使得學生的動機、目的、個人化更加重要?」
「如何將 AI 工具融入課程之中,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
CCR專家深入梳理AI時代人類最迫切的關鍵能力
擘劃21世紀的教育藍圖,期望每個孩子都能──
有智慧因應變動、能站穩自我價值、活出生命熱情
 
「當智慧不再八股與虛幻,我們將更有信心堅持著教育的根本。」──藍偉瑩導讀
 
.前芬蘭教育部長、哈佛教育研究所、多倫多大學、OECD等國外專家好評推薦
 
.李怡志、呂冠緯、林怡辰、胡筱薇、唐鳳、陳伶志、程世嘉、溫怡玲、楊逸帆、楊斯棓、鄭同僚、蔡炎龍、蔡依橙、蔡祈岩、蔡淇華等國內專家一致推薦
 
.圖表辨析「人類能力」與「AI能力」之間的互補與替代
.以「智慧」為教育終極目標,奠定「四維能力」與「四大驅動力」基石
 
2016年,DeepMind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對弈時,想出一步人類棋手無法理解的「天才」走法贏得比賽。2022年,Midjourney的畫作在國際比賽中擊敗了眾多專業藝術家,奪得冠軍。現今的 ChatGPT能寫出A級作文、寫程式、在醫學和法律領域展現能力,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這類AI來代替部分人力。
 
AI技術的驚人進步正在改變我們生活,意味著下一代孩子將面臨與我們成長時截然不同的世界。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知識結構,還能保證他們在未來立足嗎?當AI不斷在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時,教育如何確保孩子不僅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還能站穩自己的價值,這已經成為每個家長和教育者都無法忽視的問題。
 
同時擁有教育和技術專長的「課程重新設計中心」(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機構專家,採取前瞻視角對科技影響進行深入分析,並提出改革的創新之法,重新思考在AI時代裡,教育的目標為何?該用什麼方法進行?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任何對AI時代人類前景感興趣者的必讀指引。
 
.本書重點 釐清AI的優勢與侷限
「未來哪些工作會繼續存在?又會冒出哪些工作?」
短時間之內,AI並「不會」取代多數工作,但可以確定的是:擁有AI的人,能夠打敗沒有AI的人。掌握如同大腦「外骨骼」的AI,理解AI的現階段發展,以及跟人類協作的能力互補,是銜接未來就業的重點能力。
 
.本書重點 找出教育的最終目的
「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那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
面對瞬息萬變的模糊未來, 本書從近代認知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研究汲取淬鍊,將「智慧」做為21世紀教育的關鍵目標,學習不再只是獲取「資料」與「資訊」,而是對背景脈絡具備深刻洞察力,能適當平衡的應用知識、應對變動,做出有益的選擇。
 
.本書重點 建立有系統的教育綱領
.四個維度能力 ▶知識、技能、品格、後設學習
.四大驅動力 ▶動機、身分認同、自主行動力、人生目的
AI能出色完成作文、繪畫、程式等例行性工作與任務,可能正在影響或重塑人類的身分認同,我們需要回到人類經驗找尋意義。機器的學習是「計算」,人類的學習是「判斷」,如何做出智慧的判斷與選擇?CCR統合世界各地超過 100 種架構與超過850 份論文,建立起適用於21世紀的「四維與四個驅動力」教育架構,在機器無法輕易複製的經驗裡實現人類的價值。
 
.本書重點 用AI之力為教育賦能
「如何將AI工具融入課程之中,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
面對科技進步,無須恐懼與抗拒,借用AI之力為人類教育者增能,而非取而代之。AI在教育上能發揮「推進器」的力量──
.課程設計 ▶設計創新且為學生量身打造的課程與教案。
.課程教授 ▶提供ITS服務,針對學生的強項與弱項提供個人化學習。。
 
【閱讀對象】
.教師、教育工作者。
.關心孩子未來的家長。
.想知道二十年後世界樣貌的年輕人。
.想進行職涯規劃、為自我增能的工作者。
 
本書特色
 
.趨勢性:全球大視野下的趨勢觀察,採取前瞻性視角,辨析AI的優勢、侷限與發展,從而梳理出AI時代人類最需要的能力。
.全面性:分析統合世界各地100多種架構、850份以上學習科學論文,對教育進行多重且廣泛的討論,具備周全平衡的觀點。
.實踐性:在「四維能力」與「四大驅動力」架構下,一一列出相應的子能力,給予詳細而實用的建議,能回應K-12的教育內涵,做為課程制定與教案設計的參考。
 
各界專家推薦
 
李怡志 教育工作者
呂冠緯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作家
胡筱薇 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
唐鳳
陳伶志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 
程世嘉 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溫怡玲 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楊逸帆 《學習的理由》導演、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
楊斯棓 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鄭同僚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蔡炎龍 政治大學學務長
蔡依橙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蔡祈岩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蔡淇華 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國內專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生成式AI出現後,很多老師都在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教?AI可以做什麼?這些問題的背後,又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人到底是什麼?」每次新技術出現後,人類都會重新思考,要把什麼委託給技術、什麼留下來自己做。
在生成式AI的時代,重新定義人非常重要,然後我們才能思考學生應該會什麼。《AI時代的教育》從AI的能力開始談起,然後進入教育,最後回到人的特質,架構清晰,值得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參考。
──李怡志 教育工作者
 
《AI時代的教育》是生成式AI自2022年底爆紅以來,我看過最扎實的新時代教育論述,既廣且深且證據本位。
本書先探討新科技的真正意涵,再討論對於工作的影響與新經濟,最後回到新教育。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當代教育的目標應該要昇華為「智慧/Wisdom」。
這讓我想起聖經裡有一句話說:「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選聰明強如選銀子。」AI的聰明或許未來我們無法突破,但金子應該還是比銀子更有價值。
──呂冠緯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AI全面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面對孩子,怎麼帶著他們走向未來、善用AI?這本書周全、具趨勢性,更提出課程設計方向,教育工作者不容錯過!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作家
 
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理想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本書作者為我們給出了答案。如果智慧是教育的永恆目標,那麼目標的核心應該是如何有效管理學習過程。當學習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未來的教育將更著重於培養創新、思考、認知與協作的多元、多維度的綜合能力。由內而外的學習驅動力才是教育真正的推進力,就像我們在閱讀文學、欣賞藝術、感受音樂時,體會到的不僅是創作者的心意,更是生命中的各種美好。
──胡筱薇  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
 
在這個 AI 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AI 科技不只已經快速滲透進入各行各業,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對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AI時代的教育》這本書從教育的本質出發,探討 AI 如何衝擊現有的教育模式,並從正確認識 AI 開始,進一步探究教師與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以及教育現場應進行的改變與調適。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筆,適時反映出 AI 時代下,社會對於教育系統如何應變的焦慮與期盼,這是一本所有關心教育的朋友們都不容錯過的好書。
──陳伶志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三組關鍵字:「語言的限制」、「脆弱性」、「非/人類中心」。
 資深譯者朋友劉維人曾精準的說,AI透過語言「認識」世界,人類則透過語言「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詞窮」的感受,一方面反映「名可名,非常名」的語言侷限,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人類經驗與世界面貌的豐富,遠超過語言所能完整捕捉。若AI只能透過語言(不只是人類日常使用的「自然語言」,廣義的符號,如「程式語言」也是語言)認識世界,語言之外的領域,或許仍是人類可以發揮的舞台(請見本書第五、六、七章,尤其第六章的「AI替代/互補人類能力」之辨)。
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語言所不能完整捕捉的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與AI的關鍵差異所在。AI或任何科技也有脆弱性,但人類的脆弱是因肉身存在而「感(受)傷(害)」(vulnerable),科技的脆弱則是難以容錯的「易碎」(brittle/fragile)。若人看到嬰兒快掉到水溝裡,除罕見例外,都因「感傷力」不自覺捏把冷汗;根據目前為止的技術,AI遭遇此情此景,則僅能透過數據得知「人類會感到怵惕惻隱」,而且數據從輸入到輸出的任何環節出現異常,都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骨牌效應。
然而,「經驗先於語言」與「感傷力」,既是人類異於AI的長處,也是我們的侷限。透過程式語言,AI能處理許多人類感官所無法感知、捕捉、理解的信號(如本書所提到的汽車、物聯網、伽瑪射線天文台數據等),也因為不會「感傷」而「無恐懼感」,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擔的極限。
體認「語言的限制」,辨別人類「感傷的脆弱」與科技「易碎的脆弱」,進而摸索「人類中心」與「非人類中心」視野如何共生共榮,相信本書能為關心教育的朋友帶來不錯的入門。
──楊逸帆 《學習的理由》導演、康乃爾大學Cabrera Lab認證「系統思維、建模與領導」訓練師、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
 
我喜歡研究台灣歷史。曾經,有一位調查局線民去世時,彭明敏教授並不知情,卻擔任了他的主祭官,而謝聰敏先生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寫了一篇情感真摯的追悼文。
在AI普及之前,若要釐清類似事件中的種種疑點,我需要查閱大量書籍,可能要讀30本彭教授的相關書籍,仔細記住關鍵資訊,並進行交叉比對,才能逐漸揭開真相。 隨著各種AI工具的普及,這樣的研究過程將大大加速。例如,若我將相關的新聞報導、受訪記錄等資料儲存為PDF檔案,並一次「餵」給AI解讀,AI可以快速整理時間軸,並任我提問,甚至可能幫助我及早揭示某人是否真為線民。
正如媒體人楊憲宏所說:「要洞察未來,必須從正確的過去出發。」AI的出現將使我們更快、更準確地揭示真相。 在AI時代,掌握正確的認知和善用這些工具,它們將如同魔毯,帶領我們探索無限可能,因而無所不達。
──楊斯棓醫師 《要有一個人》作者
 
本書是教育智庫對 AI 時代的全面報告,究竟目前的 AI 是什麼?AI 可以幫助哪些事情? AI 如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教育?以及在這樣的時代,因應 AI 做教育變革,可能的做法跟困難都有提到,是較為深入的教育領域探討。
──蔡依橙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在AI的它時代,讓我們一起「多學少教」、「多問少答」,與學生一起利用AI擴展知識範疇、問對問題!
──蔡祈岩 台灣大哥大資訊長、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進入AI時代,教育者有三大焦慮:該如何使用A I協助教學?該如何教會學生使用A I?自己會不會被AI取代?這三個答案在《AI時代的教育》一書中,都可以得到完整的解答!因為作者從「大型語言模型」切入,引到重新設計課程與教育軟體的方法,最後帶出「智慧是教育終極目標」的結論。本書脈絡清晰,方法精準確實, 千萬不容錯過!
──蔡淇華 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國外專家推薦(節錄)
 
課程重新設計中心深耕十多年,最可貴之處在於結合理論與實務。……世上並不缺乏精心制定的教育策略,但我們缺乏將策略融入全球每所學校與日常教學現場的能力。我們不能保留之前教授的所有內容,同時又加入每個新的需求。我們必須了解取捨的必要,並且承認在課程之中,少有可能是多。誠如本書所言,能確定未來教學最重要的事,並且釐清輕重緩急,正是今日最重要的課題。
──奧利佩卡.海諾能 國際文憑組織總幹事、前芬蘭教育部長
 
本書帶領我們回到教育的初衷。……它有條理的闡明與 AI 新興能力相關的概念,並且評估 AI 對教學的可能影響。
──安得列斯.史萊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處長
 
本書結合了工程思維與深厚的人文價值,深入探討 AI 的本質與增強人類創造力的潛力。
──羅伯.李奧登 高科技高中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
 
本書概念範圍廣泛,橫跨歷史、未來、正規教育、全方位學習……若想對此重大議題有周全平衡的觀點,絕對要閱讀本書。
──克里斯.戴德博士 哈佛教育研究所教育科技榮譽教授
 
作者細緻入微的觀點,鼓勵讀者批判思考AI對塑造未來教育實踐與策略的作用。對於數位時代下教育的對話交流,本書做出了重大貢獻。
──GPT-4
 
「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
「為什麼 AI 使得學生的動機、目的、個人化更加重要?」
「如何將 AI 工具融入課程之中,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
CCR專家深入梳理AI時代人類最迫切的關鍵能力
擘劃21世紀的教育藍圖,期望每個孩子都能──
有智慧因應變動、能站穩自我價值、活出生命熱情
 
「當智慧不再八股與虛幻,我們將更有信心堅持著教育的根本。」──藍偉瑩導讀
 
‧前芬蘭教育部長、哈佛教育研究所、多倫多大學、OECD等國外專家好評推薦
 
‧李怡志、呂冠緯、林怡辰、胡筱薇、唐鳳、陳伶志、程世嘉、溫怡玲、楊逸帆、楊斯棓、鄭同僚、蔡炎龍、蔡依橙、蔡祈岩、蔡淇華等國內專家一致推薦
 
‧圖表辨析「人類能力」與「AI能力」之間的互補與替代
‧以「智慧」為教育終極目標,奠定「四維能力」與「四大驅動力」基石
 
2016年,DeepMind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對弈時,想出一步人類棋手無法理解的「天才」走法贏得比賽。2022年,Midjourney的畫作在國際比賽中擊敗了眾多專業藝術家,奪得冠軍。現今的 ChatGPT能寫出A級作文、寫程式、在醫學和法律領域展現能力,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這類AI來代替部分人力。
 
AI技術的驚人進步正在改變我們生活,意味著下一代孩子將面臨與我們成長時截然不同的世界。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知識結構,還能保證他們在未來立足嗎?當AI不斷在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時,教育如何確保孩子不僅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還能站穩自己的價值,這已經成為每個家長和教育者都無法忽視的問題。
 
同時擁有教育和技術專長的「課程重新設計中心」(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機構專家,採取前瞻視角對科技影響進行深入分析,並提出改革的創新之法,重新思考在AI時代裡,教育的目標為何?該用什麼方法進行?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任何對AI時代人類前景感興趣者的必讀指引。
 
‧本書重點|釐清AI的優勢與侷限
「未來哪些工作會繼續存在?又會冒出哪些工作?」
短時間之內,AI並「不會」取代多數工作,但可以確定的是:擁有AI的人,能夠打敗沒有AI的人。掌握如同大腦「外骨骼」的AI,理解AI的現階段發展,以及跟人類協作的能力互補,是銜接未來就業的重點能力。
 
‧本書重點|找出教育的最終目的
「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那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
面對瞬息萬變的模糊未來, 本書從近代認知科學、心理學與教育研究汲取淬鍊,將「智慧」做為21世紀教育的關鍵目標,學習不再只是獲取「資料」與「資訊」,而是對背景脈絡具備深刻洞察力,能適當平衡的應用知識、應對變動,做出有益的選擇。
 
‧本書重點|建立有系統的教育綱領
‧四個維度能力 ▶知識、技能、品格、後設學習
‧四大驅動力 ▶動機、身分認同、自主行動力、人生目的
AI能出色完成作文、繪畫、程式等例行性工作與任務,可能正在影響或重塑人類的身分認同,我們需要回到人類經驗找尋意義。機器的學習是「計算」,人類的學習是「判斷」,如何做出智慧的判斷與選擇?CCR統合世界各地超過 100 種架構與超過850 份論文,建立起適用於21世紀的「四維與四個驅動力」教育架構,在機器無法輕易複製的經驗裡實現人類的價值。
 
‧本書重點|用AI之力為教育賦能
「如何將AI工具融入課程之中,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
面對科技進步,無須恐懼與抗拒,借用AI之力為人類教育者增能,而非取而代之。AI在教育上能發揮「推進器」的力量──
‧課程設計 ▶設計創新且為學生量身打造的課程與教案。
‧課程教授 ▶提供ITS服務,針對學生的強項與弱項提供個人化學習。。
 
【閱讀對象】
‧教師、教育工作者。
‧關心孩子未來的家長。
‧想知道二十年後世界樣貌的年輕人。
‧想進行職涯規劃、為自我增能的工作者。
 
本書特色
 
‧趨勢性:全球大視野下的趨勢觀察,採取前瞻性視角,辨析AI的優勢、侷限與發展,從而梳理出AI時代人類最需要的能力。
‧全面性:分析統合世界各地100多種架構、850份以上學習科學論文,對教育進行多重且廣泛的討論,具備周全平衡的觀點。
‧實踐性:在「四維能力」與「四大驅動力」架構下,一一列出相應的子能力,給予詳細而實用的建議,能回應K-12的教育內涵,做為課程制定與教案設計的參考。
 
各界專家推薦
 
李怡志|教育工作者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作家
胡筱薇|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
唐鳳
陳伶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 
程世嘉|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溫怡玲|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楊逸帆|《學習的理由》導演、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鄭同僚|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蔡炎龍|政治大學學務長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蔡祈岩|台灣大哥大資訊長、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國內專家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生成式AI出現後,很多老師都在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教?AI可以做什麼?這些問題的背後,又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人到底是什麼?」每次新技術出現後,人類都會重新思考,要把什麼委託給技術、什麼留下來自己做。
在生成式AI的時代,重新定義人非常重要,然後我們才能思考學生應該會什麼。《AI時代的教育》從AI的能力開始談起,然後進入教育,最後回到人的特質,架構清晰,值得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參考。
──李怡志|教育工作者
 
《AI時代的教育》是生成式AI自2022年底爆紅以來,我看過最扎實的新時代教育論述,既廣且深且證據本位。
本書先探討新科技的真正意涵,再討論對於工作的影響與新經濟,最後回到新教育。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當代教育的目標應該要昇華為「智慧/Wisdom」。
這讓我想起聖經裡有一句話說:「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選聰明強如選銀子。」AI的聰明或許未來我們無法突破,但金子應該還是比銀子更有價值。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AI全面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面對孩子,怎麼帶著他們走向未來、善用AI?這本書周全、具趨勢性,更提出課程設計方向,教育工作者不容錯過!
──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閱讀推廣人、作家
 
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理想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本書作者為我們給出了答案。如果智慧是教育的永恆目標,那麼目標的核心應該是如何有效管理學習過程。當學習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未來的教育將更著重於培養創新、思考、認知與協作的多元、多維度的綜合能力。由內而外的學習驅動力才是教育真正的推進力,就像我們在閱讀文學、欣賞藝術、感受音樂時,體會到的不僅是創作者的心意,更是生命中的各種美好。
──胡筱薇 |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
 
在這個 AI 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AI 科技不只已經快速滲透進入各行各業,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對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AI時代的教育》這本書從教育的本質出發,探討 AI 如何衝擊現有的教育模式,並從正確認識 AI 開始,進一步探究教師與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以及教育現場應進行的改變與調適。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筆,適時反映出 AI 時代下,社會對於教育系統如何應變的焦慮與期盼,這是一本所有關心教育的朋友們都不容錯過的好書。
──陳伶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三組關鍵字:「語言的限制」、「脆弱性」、「非/人類中心」。
 資深譯者朋友劉維人曾精準的說,AI透過語言「認識」世界,人類則透過語言「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詞窮」的感受,一方面反映「名可名,非常名」的語言侷限,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人類經驗與世界面貌的豐富,遠超過語言所能完整捕捉。若AI只能透過語言(不只是人類日常使用的「自然語言」,廣義的符號,如「程式語言」也是語言)認識世界,語言之外的領域,或許仍是人類可以發揮的舞台(請見本書第五、六、七章,尤其第六章的「AI替代/互補人類能力」之辨)。
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語言所不能完整捕捉的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與AI的關鍵差異所在。AI或任何科技也有脆弱性,但人類的脆弱是因肉身存在而「感(受)傷(害)」(vulnerable),科技的脆弱則是難以容錯的「易碎」(brittle/fragile)。若人看到嬰兒快掉到水溝裡,除罕見例外,都因「感傷力」不自覺捏把冷汗;根據目前為止的技術,AI遭遇此情此景,則僅能透過數據得知「人類會感到怵惕惻隱」,而且數據從輸入到輸出的任何環節出現異常,都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骨牌效應。
然而,「經驗先於語言」與「感傷力」,既是人類異於AI的長處,也是我們的侷限。透過程式語言,AI能處理許多人類感官所無法感知、捕捉、理解的信號(如本書所提到的汽車、物聯網、伽瑪射線天文台數據等),也因為不會「感傷」而「無恐懼感」,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擔的極限。
體認「語言的限制」,辨別人類「感傷的脆弱」與科技「易碎的脆弱」,進而摸索「人類中心」與「非人類中心」視野如何共生共榮,相信本書能為關心教育的朋友帶來不錯的入門。
──楊逸帆|《學習的理由》導演、康乃爾大學Cabrera Lab認證「系統思維、建模與領導」訓練師、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
 
我喜歡研究台灣歷史。曾經,有一位調查局線民去世時,彭明敏教授並不知情,卻擔任了他的主祭官,而謝聰敏先生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寫了一篇情感真摯的追悼文。
在AI普及之前,若要釐清類似事件中的種種疑點,我需要查閱大量書籍,可能要讀30本彭教授的相關書籍,仔細記住關鍵資訊,並進行交叉比對,才能逐漸揭開真相。 隨著各種AI工具的普及,這樣的研究過程將大大加速。例如,若我將相關的新聞報導、受訪記錄等資料儲存為PDF檔案,並一次「餵」給AI解讀,AI可以快速整理時間軸,並任我提問,甚至可能幫助我及早揭示某人是否真為線民。
正如媒體人楊憲宏所說:「要洞察未來,必須從正確的過去出發。」AI的出現將使我們更快、更準確地揭示真相。 在AI時代,掌握正確的認知和善用這些工具,它們將如同魔毯,帶領我們探索無限可能,因而無所不達。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本書是教育智庫對 AI 時代的全面報告,究竟目前的 AI 是什麼?AI 可以幫助哪些事情? AI 如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教育?以及在這樣的時代,因應 AI 做教育變革,可能的做法跟困難都有提到,是較為深入的教育領域探討。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
 
在AI的它時代,讓我們一起「多學少教」、「多問少答」,與學生一起利用AI擴展知識範疇、問對問題!
──蔡祈岩|台灣大哥大資訊長、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
 
進入AI時代,教育者有三大焦慮:該如何使用A I協助教學?該如何教會學生使用A I?自己會不會被AI取代?這三個答案在《AI時代的教育》一書中,都可以得到完整的解答!因為作者從「大型語言模型」切入,引到重新設計課程與教育軟體的方法,最後帶出「智慧是教育終極目標」的結論。本書脈絡清晰,方法精準確實, 千萬不容錯過!
──蔡淇華|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國外專家推薦(節錄)
 
課程重新設計中心深耕十多年,最可貴之處在於結合理論與實務。……世上並不缺乏精心制定的教育策略,但我們缺乏將策略融入全球每所學校與日常教學現場的能力。我們不能保留之前教授的所有內容,同時又加入每個新的需求。我們必須了解取捨的必要,並且承認在課程之中,少有可能是多。誠如本書所言,能確定未來教學最重要的事,並且釐清輕重緩急,正是今日最重要的課題。
──奧利佩卡.海諾能|國際文憑組織總幹事、前芬蘭教育部長
 
本書帶領我們回到教育的初衷。……它有條理的闡明與 AI 新興能力相關的概念,並且評估 AI 對教學的可能影響。
──安得列斯.史萊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處長
 
本書結合了工程思維與深厚的人文價值,深入探討 AI 的本質與增強人類創造力的潛力。
──羅伯.李奧登|高科技高中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
 
本書概念範圍廣泛,橫跨歷史、未來、正規教育、全方位學習……若想對此重大議題有周全平衡的觀點,絕對要閱讀本書。
──克里斯.戴德博士|哈佛教育研究所教育科技榮譽教授
 
作者細緻入微的觀點,鼓勵讀者批判思考AI對塑造未來教育實踐與策略的作用。對於數位時代下教育的對話交流,本書做出了重大貢獻。
──GPT-4
導讀:理解 AI,讓人成為「人」(藍偉瑩)
推薦序:21世紀需要的教育(奧利佩卡.海諾能)
各界佳評
謝辭:致我們共同的美好未來
前言:閱讀本書的注意事項
緒論:瞬息萬變時代下的教育
精華濃縮版摘要
 
第一章  當代AI不虛妄的真本事
AI即將取代人類的能力嗎?
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大躍進
大型語言模型的侷限
 
第二章  AI對職業的影響
對工作的影響
冷靜的觀點
 
第三章  智慧是教育的永恆目標
為什麼需要智慧?
CCR對「智慧」的統合研究
為何「智慧」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瞬息萬變的世界需要全人觀點
CCR 的架構,以及智慧
科技扮演的角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第四章  AI 對教育的整體影響
術語、精準確實、背景脈絡
如果AI無所不能,我們何必學習?
正確的問題是:「有鑑於AI能力愈來愈強,我們如何調整讓教育不脫節?」
對於教育體系的影響:更廣、更明智的課程
 
第五章  AI時代所需的知識
CCR對知識的統合研究
重新設計學科領域
跨領域學科與跨範疇主題
 
第六章  AI時代應具備的能力
1.2修訂版:因應AI時代的更新版
能力的互補與替代
能力:因為 AI 而更要強調的素質
出現截然不同的人類能力
 
第七章  個人化的需求
為什麼個人化在教育領域很重要?
動機(外在和內在)
身分認同(與歸屬感)
自主行動力(與成長性思維)
人生目的(與熱情)
有助於「動機」、「身分認同」、「自主行動力」、「人生目的」的子能力
 
第八章  如何設計
重新設計課程與教育軟體
對教師角色的影響
從自適應學習到智能教學系統(ITS)
 
結論:構建有韌性的教育體系
後記:用雙重視角探索未知
最後的話

購物須知

 

1. 基道 BookFinder 尊享優惠
 
基道 BookFinder 與基道門市的現場或會員優惠,因銷售通路不同而有差異,兩者的優惠暫不互通。

2. 備貨時間
 
當書籍頁上顯示「有現貨」(表示庫存>3),而又數量足夠訂單所需,我們會在付款確認後 2 - 4 個工作天內出貨/聯繫閣下預約上門運送時間。

如書籍頁上顯示「沒有現貨,購買後立即進貨」或現貨數量不足訂單所需,我們會在付款確認後,從出版社或供應商訂來,一般來說約需時 5 - 14 個工作天,英文書則需時約 2 個月(若有延遲將另行告知)。

因同一張訂單的書籍會一起出貨,故訂單的出貨時間應以訂單內最長出貨時間的書籍作準。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沒有現貨」的書籍與其它書籍分開訂購,以利快速出貨。

3. 運送時間

香港本地可選自取或上門派送:

順豐自取服務由順豐速運提供,包括智能櫃、指定便利店、順豐站、順豐服務中心。一般出貨後 1-2 個工作天可抵達指定取貨點。惟物流受許多因素影響,恕我司未能為運送時間作出保證。

書籍送抵讀者自選的取書點後,順豐會以手機短訊通知取件。智能櫃快件須於到達後 40 小時內取件,其他自取件則須於 3 天內取件。若自取點空間不足而快件逾期未取,該快件將由順豐回收,讀者須致電順豐客戶服務熱線(27300273),重新安排取件。

門市自取可選基道書樓.旺角店/銅鑼灣店,貨品到店後,我們會以電郵或SMS短訊通知讀者取件。請於 14 天內前往取書,逾期將有機會需重新安排取書時間。

上門派送則由順豐速運或其他物流公司提供,工商或住宅地址皆可。運送時間一般可安排於 「2. 備貨時間 後一星期以內。

海外地區運送時間請參以下 「5. 運費計算」之圖表。
 
4. 貨幣單位

本網站所有產品均以港幣作為結帳貨幣單位,非香港地區使用者須以信用卡或其他付款方式支付港幣。
 
5. 運費計算
 
  • 香港本地
    • 不論書籍數量,每訂單運費一律 HK$38
    • 折實滿 HK$200,書樓自取免運費
    • 折實滿 HK$400,運費減半
    • 折實滿 HK$1,000,可選擇免費上門派送(若選擇順豐站自取,則仍需收取 HK$19 運費)
    • 限時免運費推廣
      + 折實滿$300,「順豐站」及「智能櫃」自取免運費
      + 折實滿$300,而訂單內包括任何1本二手書,本地免運費(包括順豐站/智能櫃/便利店/上門派送)
     
  • 其他地區
    • 運費 = 基本費(定額,每訂單計) + 處理費(總原書價%)
    • 免運費優惠不適用於海外訂單。
    • 當包裹抵達當地後,當地海關或速運服務商可能會向收件者徵收相關稅項(如清關關稅、入口稅、增值稅等)及清關附加費。各個國家或地區所徵收的稅項均不同,本網站無法限制有關費用,收件者須自行負責此項費用。詳情可向當地海關查詢。
平郵費(港幣計算;其他地區請於電郵查詢
地區 基本費
(定額)
處理費
(總原書價%)
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 $30 40%
南韓 $30 45%
美國、加拿大 $30 55%
歐洲/英國 $35 50%
日本、澳洲、紐西蘭 $30 50%
澳門 $20 35%
速運費(港幣計算;其他地區請於電郵查詢
地區 基本費
(定額)
處理費
(總原書價%)
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 $85 55%
美國 $80 110%
加拿大 $80 110%
歐洲/英國 $65 80%
日本 $50 65%
澳洲 $80 110%
紐西蘭 $80 110%
       
  • 根據以上表列收費,舉例如下:
加拿大平郵
  • 購買1本書 
    原書價:HK$100 折後價:HK$80 
    基本費:HK$30 
    處理費:HK$100*55% = HK$55
(運費 = HK$30〔基本費〕 + HK$55〔處理費〕= HK$85)
結帳:HK$80 + HK$85 = HK$165
  • 購買5本書
    總原書價:HK$500 總折後價:HK$400
    基本費:HK$30 
    處理費:HK$500*55% = HK$275
(運費 = HK$30〔基本費〕 + HK$275〔處理費〕= HK$305)
結帳:HK$400 + HK$305 = HK$705
每本平均運費 = HK$61(每本平均節省 28% 運費)  

6. 有關取消訂單
 
除以下所列舉之情況,本網站不設取消訂單:
  • 因本站產品資料不清晰、錯誤或誤導,以致使用者錯下訂單
  • 因供貨狀態有誤,以致使用者錯訂缺貨產品
  • 因代訂產品已停版,以致無法完成訂單
 
7. 退款安排
 
若確認取消訂單,我們會發電郵通知您此情況,並為您辦理退款,信用卡退款通常需時 2-3星期。
 
8. 辦理退貨的原則
 
如使用者發現所收取的產品出現以下情況,請於收貨後14天內與本網站的客戶服務團隊聯絡(cs@logos.com.hk),要求退貨,並提供訂單編號、退貨原因、聯絡方法等。本網站會盡快為使用者辦理退貨或換貨手續。使用者請保留訂單及確認通知,作為退貨憑證。
  • 印刷損壞:包括錯頁及倒印
  • 裝幀損壞:包括倒裝、缺頁及錯置
  • 配貨錯誤:送上不正確的產品
  • 郵遞錯誤:郵遞運送上的錯誤,誤送了不正確產品
衣飾類貨品只接受瑕疵品退換,恕不接受以尺碼不合或個人觀感、色差等原因退貨,下單前請先參考尺碼表以選擇正確尺碼。
 
9. 跟進退貨情況
 
使用者要求退貨後,均會收到由本網站發出的退貨電郵,詳情交代退貨安排及手續。如對退貨有任何查詢,可直接與基道文字事工有限公司網站客戶服務團隊聯絡。

10. 有關購買二手書(好書永續@BookFinder)

  • 所有二手書,一律不設更換或退款,敬請見諒。
  • 個別二手書有機會僅存 1 本,有可能於閣下結帳前售出,建議加入購物車後,從速結帳。若該書有多於一位讀者同時進入付款購買程序,將以先完成全部付款手續的讀者優先;若另一位讀者緊接著又付款成功的話,我們將盡快安排退款。引起不便處,敬請原諒。
  • 本網站售出二手書所得收益,將全數用作支持「別是巴神學生書券資助計劃」及「聖經通識叢書出版項目」。
  • 每本二手書都經過清潔和消毒,但書況不一,購買前敬請參考書況描述,方予結帳,標準如下:
    • 近全新:看上去如同新書。
    • 頗佳:輕度使用痕迹,未如新書簇新。
    • 良好:有使用痕迹,少量瑕疵(如署名、畫線、摺角、書頁輕微泛黃等)。
    • 一般:較多使用痕迹及瑕疵(如署名、畫線註記、印章、書頁泛黃等)。
    • 尚可:瑕疵較多,書況亦較差(如褪色、圖書館用書等標記、水迹等)。
  • 書況描述中所標示的折扣僅為約數,實際售價以每本二手書所顯示的「特價」為準。
  • 同一書籍,可能會有不同版次/版本,當中封面及內容亦可能稍有差異,而所有版次的定價,均以目前最新版次的定價來計算,購買前請先參考「版本」一欄列出的年份及版次資料。
  • 書籍資料頁所列出的附件(如研習本、工作紙、光碟等)均不保證齊備。如有需要,請先與客服人員確認。

相關閱讀